近年来,我校科研工作一直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面向湾区重大需求,向着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军。学校通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聚力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了科研管理、推进成果转化,在科研成果获奖、科研项目立项、高水平论文发表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组织地科研”正结出硕果,2021年,我校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一、喜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当好林业科技创新“领头羊”
由我校(景观与生态学院傅卫民院长(排名5/15))作为第三完成单位,联合申报的“深圳毛棉杜鹃生态景观林培育关键技术创新”项目,获得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梁希奖”代表着我国林业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奖项,是教育部学科评估体系中的重要考核内容,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学会颁发获奖证书。本获奖项目针对深圳市毛棉杜鹃培育技术改进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突破,对今后深圳市生态景观林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获奖是我校科研成果奖的重大突破。
二、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获重大突破,持续释放科研活力
我校2项课题分别获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1年职业教育重大、重点课题立项。职教所的吕利平老师申报的《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课题,获得重大项目立项(资助经费10万元);职教所的杨国兰老师申报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究》课题,获得重点项目立项(资助经费2万元)。2个项目的成功立项是我校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该类重大、重点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彰显了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成效,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推进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校信通学院李振军博士申报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研究》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立项,资助经费5万元。本次省社科规划课题类立项项目大多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我校是唯一一所获得立项的技师学院。
2021年11月22日,深圳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项结果公布,我校申报的2个项目获得立项,共获资助金额4万元。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东风院长申报的《技工院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机制与模式研究》课题,获得思政教育专项课题立项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潘典旺老师申报的《基于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四线并进”教学思维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得一般课题资助。这一结果标志着我校在2021年度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再创佳绩。
三、高层次学术论文发表上取得新突破,硬核科研新成果
2021年,应用生物学院教师科研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由周理华、何曼文、官昭瑛、冯丽雄等几位教师联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龚萍研究员、广西大学曾若生教授等人在分子探针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共同研发的自组装谷胱甘肽激活的雷公藤甲素无载体纳米药物(CyssTPN),可用于实时监测及改善肿瘤治疗。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顶尖期刊《Mater. Chem. Front》(JCR一区,影响因子为6.788)。
景观与生态学院韦萍萍老师(共同一作者)的研究论文“Microcosm Study on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Leaf Litter Leachates and Purified Condensed Tannins from Kandelia obovata on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Aegiceras corniculatum”,被《Forests》期刊接收。该文主要研究了一种红树林植物(秋茄)可以通过化感作用,对另一种红树(白骨壤)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情况。该研究可以用来解释红树林生态系统植被分布现状及预测群落更新动态。《Forests》是MDPI (Basel, Switzerland)出版的期刊,属于JCR二区,影响因子为2.633。
目前,学校科研工作呈现出“量增质升”的良好态势。学校通过以“课题链对准产业链,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聚拢人才链,以人才链丰富科研链”等思路,加快部署和构建富有支撑力、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体系,体现学校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核心指标不断突破,学校科研实力、学术竞争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科研发展办公室
2022年1月10日